这样,中国石油还能通过其旗舰西气东输管道从上海接收终端向中国的其它地区提供相等数量的天然气
在太原一家酒店里,记者见到了来自长治的煤老板王实,王实是一家乡镇煤矿的负责人,这次他的煤矿被长治潞安集团兼并,这是山西煤改重点打造的几个5000万吨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之一。王实是上世纪90年代末涉足煤炭产业的,当时他承包了村办的一个年产3万吨的煤矿,这在当时已经算是规模可以的小煤矿了。
除了挣钱少之外,最大的阴影是矿难。时间上有一个硬性规定,原先是9月份要全部完成,对我们这个部门来说,这也是死命令,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许多手续要审核,许多材料要重新评估,所以必须有这样一套效率高的办公模式。但他一直没有实现过,来到山西之后,他先后在柳林、中阳、离石、汾阳、孝义等地的小煤矿打工。我记得换一个地方工资就涨一点,现在下一天井150块,现给钞票。据了解,为了在2010年前完成煤炭资源整合,整个流程都在高速运转中。
周金甫蹲在地上,一边用地上的石子乱画着图案,一边告诉记者,冬天黑得早,虽然没到吃晚饭的时间,但他已早早吃完,就要下井去了,当天活多,估计要干到八九点了,再上来的时候害怕没热饭了。从23岁外出打工至今,周金甫曾经无数次想象过那个画面,如同《我为祖国献石油》那首歌描述的那样锦绣河山美如画,祖国建设跨骏马……天不怕、地不怕、风雪雷电任随它,那种当一个真正工人的自豪感。一个官员说山西模式2009年12月底,山西省国土厅11楼临时的国土采矿证办证大厅,人来人往,走廊拥堵。
从去年开始,煤矿停工了,他的老乡矿工们基本上走得差不多了,但周金甫却选择了留下。在煤矿的小食堂前,一个精瘦的人蹲在地上拿着个碗,看样子是在等着吃饭。对这次煤改,王实持中立态度,他既为自己卸下了担子而轻松,又惦记着担子里那些原本可能会属于他的财富。这句老话用来形容他的工作一点也不夸张。
走廊的两端连着一个巨大的办公室,说它巨大,是因为这是由会议室临时改造而成的,大厅的布局非常简单,将桌子横向或纵向对等排列,随处可见摆着长治市、临汾市之类的桌牌,它们将大厅分成不同区域。对我个人来说,我觉得安全了,不再操心了,有种上岸的滋味。
除了挣钱少之外,最大的阴影是矿难。一个矿工生活在煤改中这是2009年12月25日下午5点,深冬季节,北风劲吹,井口外人迹罕至的冻土、落满灰尘的调度室的外地秤、一排排简陋的民工板房、空空如也的储煤场,这是一座已经停产的煤矿,在煤改政策发布后几个月,煤矿被太原一家大型国有煤炭企业兼并。煤炭,一直是山西的关键词,由煤炭而起的这场改革会产生怎样的蝴蝶效应?记者走访山西省煤炭产区,近距离地观察这一年巨变。周金甫发现,每换一家矿,条件就好一点,山西省在几年时间内一直在提升煤矿的门槛,从9万吨、15万吨、30万吨,这次更是直接提升到90万吨。
山西省国土资源厅领导也高度重视,并向山西省政府立下军令状:到12月中旬,换证率达到85%以上。煤炭行情那时候不好,煤炭的主要销路是本省,也就是附近几个厂子。根据煤改政策,大多数煤老板会以参股方式在原先属于自己的煤矿中占得一席之地。这里办理的是煤炭企业所需六证中的第一个——采矿许可证。
一个煤老板的心态变化没啥好担心的,手续基本上办完了,现在好好歇着。他所说的这种效率高的办公模式,使得办证时间由原来的40天左右缩短到现在的四五天。
俺们那个哭啊,都是亲戚啊,不是叔叔辈的,就是兄弟辈的……在周金甫眼中,山西的煤改是有形的,2000年之后,煤能卖大价钱了吧,矿工的收入也高了。最早他同村里的几十个乡亲,一同来山西的小煤窑打工,他几乎把煤矿上的所有活都干过了,拉板车、挖煤、提升,小煤窑挖煤主要靠放炮、铁锹,一个班一天也就二三十车,一车约400多斤,挣不上什么钱。
在太原一家酒店里,记者见到了来自长治的煤老板王实,王实是一家乡镇煤矿的负责人,这次他的煤矿被长治潞安集团兼并,这是山西煤改重点打造的几个5000万吨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之一。但2003年后,煤炭行情一天比一天好,王实尝到了暴富的感觉。一位国土部门人士表示,这种集中办公的模式很有效率。另一方面,他从矿上的领导那里偶然得知:煤矿将被大矿兼并,留下来的人可能就成为真正的煤矿工人了,有保险,有住房。周金甫是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留山镇杨扒村人,来山西已经有十多年了,一直在煤矿上打工。周金甫现在井下做维护工作,用煤矿的专业术语来说,是液压支柱的工作。
周金甫在一个煤矿干活几乎没超过两年的,没办法干啊,刚开始我在一些小煤窑干,后来到矿上打工,但常常停工,附近哪个煤矿一死人,基本上这个县或者这个地区所有的煤矿就都停产了,一停产我就没收入了,只能换地方。周金甫也给自己打着气,他知道,如果能够通过考核,那么他将和煤矿签订合同,有了养老保险,有了正式身份。
相比于网上关于煤老板维权的喧嚣,在记者面前的王实却显得很平静。这种集中办公,提高效率的方式正是这次煤改政策之下山西政府煤炭管理部门的一个工作缩影。
我记得换一个地方工资就涨一点,现在下一天井150块,现给钞票。不过,富了以后的王实,也开始感受到煤炭的不稳定性带来的种种压力。
他的家在河南农村,家里有3.4亩地,有妻子照料着,两个女儿一个正在上初中,一个才刚刚3岁。王实的话不无道理,在煤炭资源整合前,他的感觉是老怕出事,有段时间都怕手机响,怕接起来就听到煤矿出事的消息,那可麻烦了,甚至可能触动刑律,被抓被罚。这边是银行来人询问一个被兼并的煤矿企业所欠贷款问题,另一边是地市煤矿企业就采矿许可证上名称问题进行咨询办理。王实是上世纪90年代末涉足煤炭产业的,当时他承包了村办的一个年产3万吨的煤矿,这在当时已经算是规模可以的小煤矿了。
刚来的时候可惨了,一个月也就挣几百块钱,下了井上来连个洗澡的地方都没有,吃的是馒头大白菜一位国土部门人士表示,这种集中办公的模式很有效率。
这种集中办公,提高效率的方式正是这次煤改政策之下山西政府煤炭管理部门的一个工作缩影。这句老话用来形容他的工作一点也不夸张。
他的家在河南农村,家里有3.4亩地,有妻子照料着,两个女儿一个正在上初中,一个才刚刚3岁。山西终结小煤矿经济,迎来大矿时代,会对山西有着怎样的改变,人们期待着。
对这次煤改,王实持中立态度,他既为自己卸下了担子而轻松,又惦记着担子里那些原本可能会属于他的财富。从去年开始,煤矿停工了,他的老乡矿工们基本上走得差不多了,但周金甫却选择了留下。大势所趋,这我早就料到了,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这么急。周金甫在一个煤矿干活几乎没超过两年的,没办法干啊,刚开始我在一些小煤窑干,后来到矿上打工,但常常停工,附近哪个煤矿一死人,基本上这个县或者这个地区所有的煤矿就都停产了,一停产我就没收入了,只能换地方。
煤炭行情那时候不好,煤炭的主要销路是本省,也就是附近几个厂子。走廊的两端连着一个巨大的办公室,说它巨大,是因为这是由会议室临时改造而成的,大厅的布局非常简单,将桌子横向或纵向对等排列,随处可见摆着长治市、临汾市之类的桌牌,它们将大厅分成不同区域。
相比于网上关于煤老板维权的喧嚣,在记者面前的王实却显得很平静。根据煤改政策,大多数煤老板会以参股方式在原先属于自己的煤矿中占得一席之地。
这里办理的是煤炭企业所需六证中的第一个——采矿许可证。但2003年后,煤炭行情一天比一天好,王实尝到了暴富的感觉。